書成泣鬼神,世間能聞否?--側記《落筆驚風雨》新書發表會
文/吳家恆(文字工作者)
《落筆驚風雨──我的一生與國民黨的點滴》新書發表會於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在紫藤廬進行,幾乎就在同時,不遠處的殷海光故居也在舉行《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的新書發表會。兩本書不期然選擇同一天做新書發表,只能說冥冥中有其安排。
在一個媒體追逐藝人名流的芝麻綠豆小事,反覆炒作,或是不著重政治人物政策理念的檢視,只在言詞表面做文章的台灣社會,殷海光已經久為人所遺忘,周德偉更是聞所未聞的名字,但是,在某個意義上,我們所處今天的台灣社會都有他們的身影。
中研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錢永祥便指出,一九五○年代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是自由主義在台灣比較完整的一段發展,民主、自由、憲政、人權這些概念在台灣出現,並且變成每個人耳熟能詳的概念,主要是《自由中國》半月刊的貢獻。
《自由中國》半月刊的貢獻從哪裡來的呢?可以回溯到周德偉身上。從雷震、殷海光、夏道平在《自由中國》關於自由民主的論述可以看到,他們有一股對國民黨統治非常強烈的不滿,特別是對共產黨威脅的恐懼。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反共,其次的目標是希望國民黨民主化。但是他們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說是從很素樸、很常識性的角度去談自由民主的概念。
在一九五○年代初期,當殷海光先生鼓吹自由主義的時候,只能從比較素樸、常識的角度去談。錢永祥認為周德偉的意義在於他清楚自己承繼的是奧地利學派、是海耶克的自由主義傳統,然後他將之推薦給殷海光這幾位先生。殷海光才開始去翻譯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從一九五四年開始在《自由中國》半月刊連載。台灣的自由主義至此才稍微有一點方向感,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形狀,而不純粹只是一種本能的、感情上的反專制追求自由。
正是有了這番自由主義的打底,台灣在80年代黨外爭自由、要民主的時候,才能更方便來建構一番論述,其結果便是表現在每個台灣人如今所享受的自由民主上頭。
而周德偉這幾年開始受到中國大陸知識份子重視,又是出於不同的原因。錢永祥指出,從康有為、梁啟超,到胡適之,中國的自由主義從來沒有好好有系統地思考過理論的問題,思考過自由主義與國家的關係,以致到今天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個散漫淩亂的狀態。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在中國大陸鼓吹自由民主的人在傳統與自由主義之間找不到一個接榫的地方。中國的自由主義基本上是受了五四傳統的影響,所以中國自由主義者的特色之一就是反傳統。而周德偉一方面有自覺的自由主義的趨向,同時他的學術與人格的底子不脫中國傳統。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蠻罕見的。所以對於今天比較偏向自由主義的中國大陸知識份子來說,周德偉提供了一個把儒家的傳統跟自由主義傳統結合起來的可能性。
出席記者會的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則表示,《落筆驚風雨》的出版提供了一個觀照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嶄新視野,讓我們回頭檢視複雜多變的民國歷史發展之中的一些潛流。一方面周德偉跟胡適所代表的《新青年》那樣的激烈主義不同,跟馬克思主義不同,跟國民黨主流的蔣介石的看法不同、跟孫中山的看法不同。二方面,在近代中國,從儒家傳統接引西學,周德偉大概是最成功的例子。他有儒學世家的家學,又在北大、英國政經學院紮紮實實的讀了英國最強的經濟、社會哲學的典籍。
這樣一位精彩的民國人物,滿腹才學,發揮的餘地卻有限,周德偉的價值要到死後三十年才有可能開始受到重視,讓人不由得不感慨,他的不合時宜。在政治上,他屬於汪精衛一系的人,成王敗寇,只能受到誤解與掩蓋。在學術上,他所主張的自由主義並不合於處於國家建構、亟欲擺脫貧困羞辱的中國,註定了他半生身處邊緣而不得志。
住處在咫尺之外的殷海光,雖然不曾負笈英國,但在思想上受到羅素影響。殊不知所處情境不同,命運懸殊。羅素在英國跟政府唱反調,入獄便是;而殷海光、周德偉不見容於當道,就要受監視、受調查,受到種種幹擾和精神折磨。受英國思想傳統影響的殷海光、周德偉,假使是生在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或許都可以成就一番跟甘地、尼赫魯相比的事業。只嘆周、殷所面對的是不文明的敵人與統治者,落得只能在自家餐桌上大罵蔣介石,罵到殷海光死於胃癌,周德偉胃疾發作。
然而,更可悲的是,像殷海光、周德偉這樣的人,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可能被關、被收買、被放逐,被共產黨用耗的也要把他耗到白髮、耗到老、耗到病、耗到死絕。比周德偉小八歲、比殷海光大九歲的中國詩人艾青,有感於現實太殘酷,生的兒子取名「未未」,意思是叫他去愛未來。未來,已經來了,但一樣殘酷。綿延兩代的悲劇,人物換了,但劇碼沒變。有多少個艾青、多少個殷海光、多少個周德偉,今天被關、被買、被消磨?
又有多少個可以成為艾青、成為殷海光、成為周德偉的台灣青年,被消費文化馴服得懵懂無知,被升學競爭擠兌得目光如豆?這本書的書名摘自書中文句,其實這是周德偉最喜愛的詩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的詩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篇文字的標題取了下句,改了一個字,「書成泣鬼神」。周德偉在書中評價汪精衛,汪精衛和孫中山地下有知,聽了是該泣的。
然而這麼一本非同小可的書,放在被消費所制約、思想被弱化、感官被麻痹、心胸被窄化的讀者或年輕讀者面前,要是落得「無感」的反應,那麼,殷、周諸人為了鼓吹自由民主所付的代價,算是白費了;而到最後,今天台灣人所享有的自由民主有一天也會被縮限。因為,自由民主真正的敵人,並不是極權專制,而是無知與墮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