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可無岳飛》泥馬渡江:新帝的假面

文/史式(歷史學者)

 N9059 中國不可無岳飛-s.JPG

在靖康之難前後這一段歷史時期,宋王朝先後出了三個可恥的皇帝:兩個亡國之君(趙佶、趙桓)和一個賣國之君(趙構)。但是中國沒有亡,中國的民族精神還是長期保存下來了,一直保存到今天。這是為什麼?因為在同一個時期,中國又出了三個以一身繫天下安危的人物,他們就是李綱、宗澤、岳飛。這三個人,一個都不能少,少了一個,歷史就會改寫,就不是後來這個樣子。在這裡,我想把這三個人相互之間的關係扼要地介紹一下,估計這對讀者瞭解當時的歷史真相,會有好處。

李綱(一○八三~一一四○)是福建邵武人,三十一歲中進士,在金兵南下之前,他擔任太常寺少卿,是個掌禮樂、祀典的文官,與監察、與國防都沒有關係。但是在趙佶掌權、「六賊」橫行的時候,他不怕風險,敢於一再上書言事,批評時政,威望很高,全國知名。一一二六年初金兵南下之時,趙佶想向江南逃跑,李綱逼他禪位給趙桓。因此在趙佶走後,趙桓很依賴李綱,把東京的防務都委託給他。任他為兵部侍郎,親征行營使。李綱勇擔重任,在金兵攻到城下之時,這個從未經歷戰陣的文官,披甲上城,親自指揮作戰,在全城軍民的支持之下,他們連打勝仗,殺敵數千,敵人被迫提出談和。李綱一面抗擊金兵,一面還協助趙桓打擊「六賊」,趁趙佶不在京城的時候貶殺「六賊」,為民除害。金兵既退,趙佶回京,大家認為太平無事了,趙佶與「六賊」餘黨大肆活動,攻擊李綱,趙桓思想也不穩定,聽了許多讒言之後,竟於當年八月把李綱貶到南方。但是當年冬天,金兵二次南下,趙桓慌了手腳,再以快馬催促李綱進京,可惜為時已晚,李綱還未趕到,京城已破。趙桓一生都在痛悔,如果自己一直支持李綱堅守京城,怎麼會有靖康之禍!

現在要提到下一位老英雄宗澤(一○五九~一一二八),他是浙江義烏人,也是進士出身,過去當過多任地方官,很有政聲,原已退休在家。金兵南下之前,他應宋廷之召,來赴國難,為國出力。他原先的打算,是自己年近七十,年老體衰,已不適於領軍作戰,只是希望做一次外交官,去和金國談判。這時金人驕橫不可一世,要去據理力爭,有理有節,能談出一個大致過得去的結果,頗不容易,但他保證一定不辱使命,必要的時候寧肯血灑金廷,也要為國爭光,既不讓祖國吃虧,也不讓祖國丟臉。宋廷不少官員都覺得這次談判非常不易,讚賞這位白髮老英雄願意捨命前往的精神,支持他去。趙桓也有支持他去的想法。但是想來想去,不免還有兩點顧慮:

一、宗澤忠勇奮發,絕對不辱使命,這是不成問題的。趙桓最擔心的是他性格剛強,在金人面前不會服輸,最後把談和的事談崩了,失掉了一次談和的機會。

二、宗澤究竟老了,讓這樣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奔走於冰天雪地之間,究竟不合情理。還是讓他做做別的工作,也還是能給國家出一份力。

在君臣坦誠地商量之後,宗澤為了消除趙桓的顧慮,願意放棄這個談和的任務,但是要求到最前線去擔任一個地方官,他首先提出的目的地就是河北磁州。這裡是在東京到燕京的交通線上,是最剽悍的金將斡離不屢次發動進攻的方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老英雄有捨身報國的決心,趙桓不便阻擋,只好答應。因為趙桓這一次拍板,就引出了兩個歷史人物。一個是趙構。趙構是由宋廷派到金國去當談和的使者,如果不是在路過磁州時被宗澤硬擋了下來,他自己是不敢推辭使命的。他如果去了金國,也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因為金國會扣留他,他就會死在金國。宗澤為了阻擋趙構不去金國,很費了一些手腳。他甚至發動軍民公開攔阻,並且打死了那個極力催促趙構上路的副使王雲。從這一點上來說,宗澤絕對是趙構的救命恩人。另外還有一個人物是岳飛。如果宗澤不到磁州任職,不參加趙構在相州所組織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班子,他就無緣認識岳飛,岳飛也就當不了他的接班人,不能如此迅速地建功立業。到了一一二八年夏,岳飛已被宗澤留在身邊(東京留守府的指揮部)工作多時,深知趙構如何有意逼死宗澤、自毀長城的內幕。宗澤被逼得走投無路疽發於背猛呼三聲渡河死不瞑目的時候,岳飛和許多青年將領哭倒在宗澤的床前,東京百萬軍民哀聲動地。宗澤逝世之時,岳飛的實足年齡不過二十五歲。這時距離他第一次從軍(一一二二年)不過六年,經過張所、宗澤兩人的培養,經過多年戰爭的鍛煉,經過自己刻苦的學習,岳飛再也不是一個單純的青年農民了。他已經相當成熟。他知道恩師一去,國家局勢立刻就會發生重大變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些腐敗君臣,那些賣國敗類,任何時候都會互相勾結,狼狽為奸。至於人數不多的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當然更應該互相支持互相援引。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李綱、宗澤、岳飛這三個人互相支持互相援引的大致經過。

一一二六年初,金兵第一次南下,李綱以一介書生,振臂一呼,領導東京全城軍民勇敢擊退了金兵的猖狂進攻,頓時全國知名。金兵退後,他被投降派的小人排擠,貶到南方。次年五月趙構自立於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為了借李綱的威名打自己的招牌,立刻任李綱為首任宰相。李綱一到任,立即推薦宗澤為東京留守,負責防守黃河。經過靖康之禍已經荒廢了的黃河防線在宗澤認真整頓之後,立即成為祖國北方的另一條萬里長城,固若金湯。一一二八年初金將粘罕、斡離不、兀朮各部曾經多次來攻,這條新長城文風不動。李綱更派張所、王彥深入河北、河東組織敵後民兵,再由宗澤以東京留守(皇帝的代表)的名義親自深入各地山寨進行招撫。一時,兩河數十萬忠義民兵都在臉上身上刺了「赤心報國,誓滅金賊」八個字,前來受撫。有些隊伍已經接受改編,住進了東京城內。白髮老將宗留守宗爺爺的威名遠震,黃河兩岸願意接受他指揮的忠義民兵人數超過百萬。過去在童貫指揮之下,東京八十萬禁軍全都是些「假兵」,可以隨時一哄而散,跑得不見一個人影。這時宗爺爺大旗一豎,立刻招來百萬雄兵。由此可見,宋王朝並不是沒有兵,也不是不能打,只是缺少好的領導者,過去帶兵的都是些混賬王八蛋,誰肯為你效命。

你以為趙構真能任用像李綱這樣的抗戰派的人士嗎?如果是這樣,那他就不是趙構了。他用李綱為相,不過是利用他的名聲,起個廣告作用而已。李綱的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撤職了。這個宰相,連頭帶尾只當了七十五天。好在他心中有數,早有準備,一旦上任,立刻用人。他雖然被撤了,被他任用的人都已經走上崗位,而且起了作用。宗澤已經守住了黃河防線,也招撫了百萬民兵。這些民兵堅持了十多年,在一一四○年岳飛大舉北伐的時候,他們紛紛回應,起了很大的作用。李綱撤職後又被貶到南方,趙構從此死死盯住了他,絕對不再重用。他看到國事日非,自己有力無處使,終於在一一四○年五十七歲時抑鬱而終。他留下的一首〈吟月〉詩,最能反映出自己的胸襟,讓人長期懷念:

 

節義重泰山,

富貴鴻毛輕。

我心與明月,

照見萬古情。

 

李綱、宗澤、岳飛他們想要為國為民做一點好事,在腐敗君臣、漢奸走狗賣國賊的明槍暗箭圍攻之下,互相扶持著艱難地一步一步走過來,實在大不容易。

李綱只當了兩個半月象徵性的宰相,總算給宗澤、張所、王彥的登上歷史舞臺搭了個臺階。如果沒有宗澤出現,就寫不出南宋的歷史。宗澤當了一年的東京留守,費盡了心力,策劃北伐。北伐雖未成功,究竟培養了岳飛這樣一位將才,為岳飛在一一四○年大舉北伐取得擊破金兵主力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如果沒有這次勝利,讓那些漢奸賣國賊的陰謀得逞,中國早就亡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已中斷。

(摘自《中國不可無岳飛》〈第三章 泥馬渡江:新帝的假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