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平面設計》文字篇-古典字體

YLC49.jpg 

古典字體

在西方的字體運用方面,可分為三大字體家族:古典字體Antiqua、德國花體字(F r a k t u r)以及黑體字(Grotesk)。書寫體在商業運用當中並不重要。

在今日,許多機械印刷所使用的古典字體,可回溯到幾百年前字形設計者的設計。這些字形雖然不斷改變,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排字技巧,它的構造特色基本上卻都還保留著。

拉丁古典字體的原始形態是從圖像字體的早期形態——象形文字、古日耳曼字體、希臘碑刻字,還有羅馬的碑銘體而來。它們在西方是最古老的,具有大小寫字母的完整字形。

大寫字母直接從羅馬方塊大寫字母演變而來,而小寫字母則是從卡洛林小寫字體轉變而來,然而它們的本源同樣是羅馬人的字體。

因此經過兩千年來,古典字體就它的基本形式而言並沒有改變。它是結構化(圓體)的字體,以線條、圓形、四角和三角形為基礎。

和其他字體相較之下,具有明顯區別特徵的是所謂的襯線體(Serifen),因此古典字體也被稱為襯線體字。襯線體也是羅馬遺風,乃是因為將字母刻在石頭上的技巧而來。為了讓鑿子的搥打乾淨俐落地界定,直線會用一個T字形的橫斲收尾,襯線體因此也被稱為端線。

古典字體的特徵在於它的字型呈現出襯線,襯線是T字形的尾端線條。傳統的古典字體主要是「古老的」字體,第一眼幾乎看不出它們的差異所在。然而如果更仔細觀察每個單一字母,就會辨識出明顯的區別。

2010-10-14_175521.jpg2010-10-14_175554.jpg  

古典字型是結構化(圓體)的字體:線條、圓形、四角和三角形。

古典字體也稱為襯線體:襯線是小的末端筆劃,或是界定古典字體字母的頂端和底部它源自羅馬石刻文字製作的鑿刻 

 

埃及字體

埃及字體目前已不再被視為獨立的字體家族,而是多半被當成古典字體的變形。

十九世紀初,埃及字體出現在英國,而且很快的就流行起來,流傳經過法國、德國直到美國。它重要的特徵是特別明顯的襯線,會被稱為強襯線字體不是浪得虛名的。為什麼這種字體被賦予這個異國風味的名稱,如今已經無法完全解釋清楚。可能是受到殖民所掀起的東方狂熱,使這個名稱貼近當時的時代精神。凡是叫做「埃及的」,就是怎麼聽怎麼酷。

埃及字體是工業革命之子,印刷工業隨著工業革命鉅額成長,報業當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然而當時印在紙上的東西品質還有待改進,於是人們尋找的字體是,在機器盡可能快速印刷的情況下,還能被清楚閱讀的。埃及字體就是這樣的一種字體,因為它清楚刻劃出來的襯線,而形成「行帶」,就算文章段落被印得狹窄而擁擠,也能流暢地閱讀。

就像在字體藝術的所有時期一樣,新的技術需求刺激字體設計師做進一步的試驗。埃及字體當中最著名的亞種是「義大利字體」(Italienne),它的襯線比字母原本的線條還要粗,粗壯而笨拙的黑色襯線外型,實在一點也不實用。義大利字體鮮少出現在文章當中──然而用在沙龍招牌上,卻是任何一家義大利麵館不可或缺的。

即使在今天,我們還是理所當然地運用埃及字體來當作印刷的字體。例如Courier字體,它是打字機的基本字體,因為它備受歡迎,而且流傳極廣泛,直到今天還是每部電腦當中可發現的通訊字體。Rockwell也是同樣的情況,它在1960年代的雜誌中重新登場。或是Trixie,它模仿機械式打字機的字體。

 

新古典字體

隨著電腦時代來臨,以及連帶的幾乎無限的造型可能性,是每個人都能運用的,因此讓人對於具現代感的字體需求也提高了。電子媒體要求的是要能顧及受限的可讀性的字體──比如在網路上藉由像素(pixel)呈現,傳統的古典字體有著細細的襯線,因此並不適合。當代的字體設計師於是再度改造襯線──就像在早期的報紙印刷當中一樣──讓它變得比較清楚。

從前設計字體並推出市場是種非常耗費時間、長期而十分昂貴的過程。今日的字體設計師可以運用電腦科技,讓字體很快而實惠地被製造出來,並且能進行數位運用。

今日的字體設計師當然也熟知傳統字體的優點,所以將傳統的、已知的、功能良好的字體特徵,結合電子媒體的需求。

許多現代襯線被設計成「混合字體」,混合字體由許多變形所組成,它們的字母具有相似或同樣的基礎結構,而淡化其他的特徵。因此就產生了具有襯線、半襯線或無襯線的混合字體,而它們來自同一個字體家族,彼此以加上襯線、半襯線或無襯線來區分。

這些字體因為它們不同的字體強度和斜體字,而呈現特別的魅力。(本文摘自《閱讀平面設計:教你掌握設計的配方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ib3 的頭像
    ylib3

    遠流人文歷史部落格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