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大解讀》人治是最靠不住的

文/周非

 諸子百家大解讀-s.jpg    

時光是無情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會老,沒有人不會死。

有人說:離開誰,這地球都會轉。是的,老子說過,天地無情,不因堯存、不因桀亡。但歷史業績呢?地球會轉,不代表每個國家、每項事業還會轉。比如,管仲和齊桓公離開了齊國,齊國還能如此輝煌嗎?

齊桓公四十一年(西元前六四五年),管仲病重,齊桓公去探望,並詢問誰可以繼任相位。此時的管仲,竟然對自己的接班人問題,一點底也沒有,他居然把皮球踢回給了齊桓公,說:「國君應該是最瞭解臣下的。」齊桓公只得說:「那就讓鮑叔牙幹吧。」管仲搖搖頭:「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做百官之頭的。」齊桓公只得說:「易牙怎樣?」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管仲答道:「衛公子開方捨棄了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屈奉於國君十五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沒有父子情義的人,如何能真心忠於國君?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地,俯就於國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過於千乘之封。國君應當疏遠這種人,怎麼能讓他為相呢?」齊桓公又問:「易牙、開方都不行,那麼,豎刁怎樣?他寧願自殘身肢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管仲搖搖頭,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真心忠於您呢?請國君務必疏遠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

齊桓公認為管仲講得有一定道理,就決定不用此三人。可是,用誰呢?無奈之下,管仲推薦了隰朋,理由是:他為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

為什麼說管仲推薦隰朋為相是無奈之舉呢?我們只要看一看隰朋何許人也,就全明白了。隰朋是齊國外交大臣,有「桓管五傑」之一的美譽,曾經與鮑叔牙共同擔任過姜小白的師傅。我們就此可以得出兩點結論:其一,隰朋雖有卓越的外交才幹,可未必具備主持政府全面工作的「相才」;其二,隰朋的年紀,不敢說比管仲大,至少也不會小多少。如此年老之人,怎麼能叫接班人呢?過渡人物而已。那麼,過渡之後怎麼辦呢?管仲沒有提出任何辦法。管仲當政四十一年,竟然沒有為自己培養接班人,這算管仲最大的失誤。

不久,管仲病逝,隰朋繼位。僅僅過了八個月,隰朋也就追隨管仲去了。這一回,齊桓公無人可問,就重用了身邊三位親信人物,即前面說的易牙、開方、豎刁。兩年後,齊桓公病重,易牙們為了擁立公子無虧,竟然堵塞宮門,並在王宮外築起高牆,不許任何人進出,以便假傳君命,最後迫使太子昭出逃到宋國。據說,有個宮女乘人不備,從下水道潛入宮中,見到已經餓得發昏的齊桓公。當她把易牙們作亂的情況告訴齊桓公後,桓公仰天長歎,懊悔地說:「我有什麼面目去見仲父啊!」說罷,以袖掩面,活活餓死。

齊桓公死了兩個多月,直到屍體腐爛生蛆,蛆蟲爬出門窗外,才被人發現。由此,齊國五公子發生奪位內戰,直到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糾集一些諸侯國,組成「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齊國,齊人才殺死公子無虧,平定內亂,立太子昭為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元氣大傷,霸業也迅速衰落,不久,霸主地位被新崛起的晉國所取代。

齊國的衰落,似乎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規律:人息政亡。可是,只要我們稍加反思,就會明白,「人在政興、人息政亡」只是人治的規律,而不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國傳統歷史一直是人治的歷史,所以,一遇明君賢相,就「政興」;明君賢相一死,就政衰;遇上「昏君奸相」,就「政亡」!

但,人總是要死的,更何況,人的一生還會變化,有的明君,也不是一輩子都明,他老年往往會昏聵的;賢相也是如此。

所以,人治,是最靠不住的!

《管子‧小稱》上說:「天下者,無常亂,無常治。不善人在則亂,善人在則治。」由此可見,那時的政治家已經非常明白人治的關鍵因素在人,那麼,如何能使「善人在」呢?管子為什麼不為此而設計一種制度呢?

為此,我們如果要歷史地評價管仲,則管仲最大的錯誤、「桓管政治」最大的缺憾,是沒有培養、選任好首相;更進一步探究,我們還可以遺憾地宣稱,他們沒有建立一套關於相位、相權乃至君位、君權方面的政治制度,比如,立憲制、首相選舉制。

有這樣的可能嗎?我們認為,當時的條件是有可能的。從理論上講,桓、管都推崇法治,他們可以為相權、君權立法,也可以制定出首相選舉制度;從實踐上看,齊桓公對管仲言聽計從,管仲的權力已經相當於現代意義上的內閣首相了。廢君主絕對不可能,君主立憲制則完全有可能。

管仲這個漏洞,在後來國家主義盛行之後,竟然變得越來越大。後來的法家人物,如商鞅、吳起、李悝、申不害,不僅都沒有在這方面進行嘗試、突破,相反,倒是更加把權力向君主集中,使國家與君主完全等同起來。國家變成君主的工具、法律自然也完全變成君主的工具。

這就是法家與管仲的區別:管仲是真正的國家主義者,法家則是君主主義者──不管是商鞅的實踐,還是韓非子的理論,都是如此。

悲哉,管子!

悲哉,中國!

(摘自《諸子百家大解讀‧第三篇治國之道‧第1章偉大的政治家管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