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退伏論〔撤退設伏〕 

文/李菁豪(《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作者)

   

0512-三國可以這樣讀_正書封.jpg自序 

個性內斂的羅貫中,寫書傳兵法亦如其人,韜晦低調,不同於其他兵家所著的傳世兵書,開宗明義,就直陳自己寫得是傳授兵學的兵法經典。雖然羅貫中的兵書《三國演義》,書中盡談兵,赤裸直言戰,但卻未明白點出自己寫得其實是講授用兵之道的兵經,而是內斂地寓兵學於文學,藏韜鈐於小說,需要解構、抽離每卷章回的兩軍對戰過程,才能逐一歸納、彙整羅貫中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

「兵魔」林彪,四十八歲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十大元帥。林彪讀書習慣的特點,就跟林彪在戰場下達作戰命令的風格一樣,刪繁就簡抓重點。本書《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就是運用林彪的讀書習慣來解讀、研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根據誘餌種類的不同,剪貼歸納成十四套兵法藝術,十四類伏擊誘餌經過多次剪剪貼貼,發現彼此之間有共同點、共通處,「以餌誘敵,以伏殲敵」八個字,最後一次剪貼,剩下兩句詞,「誘敵‧伏擊」。短短兩句詞,深邃解讀、闡釋羅貫中透過《三國演義》傳承後世的兵法重點主軸和兵學中心思維。 

要想透過閱讀《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來熟稔、了然羅貫中隱藏在《三國演義》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是有步驟的。首先要先看各個理論的簡單定義,然後再抱著簡單定義隨著實用模式遊走、體驗一遍,最後,再本著簡單定義的概念,逐一將每個相同範本依照實用模式的樣子,按照先看解讀、再讀原文的順序,自己單獨把玩、駕馭眾多相同範本一番,如此反覆玩味,必能有所領略羅貫中的羅子兵法奧秘,發出驚嘆,「哇,原來《三國演義》可以而且應該這樣讀!」

 

【退伏理論】利用我方撤退之際,故意製造出兵敗如山倒、不得不撤退的無奈景象,開啟、膨脹敵人想要來個趁勝追擊、擴大戰果的貪心婪性。此時,只要在我方撤退行經路線上設置埋伏,一心一意僅想追擊奪勝的敵人,便會不請自來地掉入陷阱。這個撤退設伏伏擊理論的藝術誘餌便是,我方看似無計可施、唯有撤退的落魄模樣。

 

■範本說明

〈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卓從其計,又令呂布引精兵遏後。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滎陽而走,走至一荒山腳下,時約二更,月明如晝,方才聚集殘兵欲埋鍋造飯,只聽得四圍喊聲,徐榮伏兵盡出。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帶箭逃命。」

  這就是羅貫中在第三堂伏擊藝術教室中要教給大家的第三套伏擊藝術理論──撤退設伏:

  順應敵勝我敗的當前情勢,故意營造出合情合理、粉飾著被動潰退外衣的主動撤退行動,來變成激起敵人趁勝追擊、擴大戰果的引敵入伏誘餌。


    撤退設伏的作戰略圖

luoka110520.jpg  

相同範本 

  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篇》說道,「歸師勿遏」,意在告訴各方兵家,撤退不等於潰敗,但一般人總把撤退和潰敗畫上等號,事實上,主動撤退的部隊,看似被動潰敗,其實為掩護部隊能夠安全撤退,行動之前都會預先選定、準備好適合發動埋伏攻擊敵方追擊部隊的戰場地點,而且在轉移撤退到安全地帶的歸心似箭驅力引導下,全軍士氣反而集中,視死如歸,作戰能力有所增強,誠如名字、身世和經歷皆不詳的謎樣兵家南朝梁人孟氏在注解《孫子兵法》所分析的,「人懷歸心,必能死戰,則不可止而擊也」。

  羅貫中根據歸師常被誤解為戰輸可欺的敗軍,趁勢把主動撤退的歸師設計成為吸引敵人的誘餌,同時利用歸師蓄藏不容遏止的作戰能力,瞬間迸發成伏擊戰力,提出撤退設伏理論。

  為讓大家能融會貫通撤退設伏理論,羅貫中又提供許多符合撤退設伏的相同範本,以便大家把撤退設伏的抽象概念轉換成實用行動。

■範本 1

  〈第三十二回‧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袁尚在平原(今之山東平原)與袁譚對戰之際,驚悉曹操率軍準備襲取袁尚根據地鄴縣(今之河北磁縣南面),袁尚立刻休兵,結束與袁譚對戰,棄戰撤軍,向西回奔鄴縣,同時順勢運用撤退設伏,命令呂曠、呂翔領軍埋伏在靠近平原城池附近的撤退路線兩旁,伏兵盡出,困住尾追袁尚的袁譚兵馬。

  「袁尚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命呂曠、呂翔斷後。袁譚見尚退軍,乃大起平原軍馬,隨後趕來。行不到數十里,一聲砲響,兩軍齊出,左邊呂曠,右邊呂翔,兄弟二人截住袁譚。」

■範本 2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曹仁、曹洪率軍駐防在南郡(今之湖北江陵)城池,難敵周瑜連日不斷對南郡發動的攻勢,按照曹操密授的撤退設伏,假裝放棄南郡城池,撤兵退走,留下空城,實則暗中命令陳矯領兵在南郡城池當中埋伏,發動伏擊攻勢,殲滅周瑜兵馬,周瑜兵敗受傷。

  「曹仁回城中,與眾商議。曹洪曰:『目今失了彝陵,勢已危急,何不拆丞相遺計觀之,以解此危?』曹仁曰:『汝言正合吾意。』遂拆書觀之,大喜,便傳令教五更造飯;平明,大小軍馬,盡皆棄城;城上遍插旌旗,虛張聲勢,軍分三門而出。卻說周瑜救出甘寧,陳兵於南郡城外。見曹兵分三門而出,瑜上將臺觀看。只見女牆邊虛插旌旗,無人守護;又見軍士腰下各束縛包裹。瑜暗忖曹仁必先準備走路,……瑜親自引軍取城。對陣鼓聲響處,曹洪出馬搦戰。瑜自至門旗下,使韓當出馬,與曹洪交鋒。戰到三十餘合,洪敗走。曹仁自出接戰。周泰縱馬相迎。鬥十餘合,仁亦敗走,陣勢錯亂。周瑜麾兩翼軍殺出,曹軍大敗。瑜自引軍馬追至南郡城下,曹軍皆不入城,望西北而走。韓當、周泰引前部盡力追趕。瑜見城門大開;城上又無人,遂令眾軍搶城。數十騎當先而入。瑜在背後縱馬加鞭,直入甕城。陳矯在敵樓上,望見周瑜親自入城來,暗暗喝采道:『丞相妙策如神!』一聲梆子響,兩邊弓弩齊發,勢如驟雨。爭先入城的,都顛入陷坑內。周瑜急勒馬回時,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馬。牛金從城中殺出,來捉周瑜。徐盛、丁奉二人,捨命救去。城中曹兵突出,吳兵自相踐踏,落塹坑者無數。……吳兵大敗。」……(編按:相同範本共有十一個,以下範本略)

  細細品味十一個撤退設伏理論的相同範本,就能體會出、感受到以「被動潰退皮、主動撤退骨」為惑人誘餌,領著敵人自動跟隨至伏擊陷阱的撤退設伏理論巧妙之處。

  我方撤退,本質上對於敵人來說,就是最佳的追擊時機,不過,其實我方可以逆向運作,將撤退轉換成調動敵人的誘餌。撤退追求的是全軍而退,不因撤退而造成我軍多餘無謂的傷亡,當然,若在撤退途中,把被動的潰退,換化成主動的撤退,吸引、調動敵軍追擊部隊走進我方適時、適地藏設的埋伏陷阱,痛打尾隨追擊的敵軍部隊,使敵軍不敢再進一步追擊,相對地也可讓我軍撤退更為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