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新解密,蓋棺難論定──寫在《宋美齡新傳──絕代風華一夫人》之前

文/吳家恆(文字工作者)

 

帕庫拉(Hannah Pakula)的《宋美齡新傳──絕代風華一夫人》(The Last Empress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出版之後,歐美各大重要媒體如《紐約時報》皆給予書評,顯見英語世界對這位曾轟動美國政壇、風靡大眾的二十世紀風雲人物,記憶猶深。

     也是因為宋美齡一生經歷的事情太多,從民國初年的朝代更替的混亂,看到晚年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開放,要論斷這麼一位人物,實非易事,所以國外書評對於帕庫拉這本傳記,褒貶互見。

  但是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帕庫拉的這本傳記,提供了另一個觀照宋美齡及其家族在民國的地位。就如同原書書名所示,作者把宋美齡放在「國家建構」的脈絡來看待。

  中國從清朝中葉與西方的接觸被描述為「西化」、「現代化」,其過程充滿痛苦、羞辱,到今天中國大陸高漲的民族意識,也都是這個長達兩百年的「大轉向」的過程之一。但是對於像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來說,卻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遇。宋嘉樹若是早生幾十年,恐怕不是食不得飽的農民、死在溝壑的餓孚或是太平亂事的冤魂,但是他兼受中西文化,在西方向中國傳教的潮流中乘風破浪,在朝代更替之際成為影響新中國的一股重要力量,這是千古難遇的機緣。

  即使是與宋美齡頗有淵源的台灣,往往也沒注意到,宋嘉樹出身海南島。這個在歷朝歷代的邊疆之地向來是帝王的垃圾桶之一,看誰不順眼,就來個謫貶海南。這個邊陲的彈丸之地,居然成為革命之後的核心勢力,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宋美齡自幼就接觸美國文化,求學過程也有好幾年在國外度過,當她從喬治亞州梅崗城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 in Macon)到麻薩諸塞州衛爾斯禮學院(Wellesley College)唸書,以便靠近正在哈佛唸書的哥哥宋子文。此時的宋美齡講得一口「道道地地的喬治亞腔英語」。衛爾斯禮的教授和同學也覺得這位新的中國同學居然講話有「郝思嘉腔調」,也是嘖嘖稱奇。

宋美齡的洋派,華文讀者都不陌生,但是看在同樣是衛爾斯禮學院畢業的帕庫拉眼中,她更會注重在宋美齡身上所顯現的混雜了中國與西方文明的痕跡。她自幼就接受西式食物,到美國唸書時更是愛吃奶昔和冰淇淋,也曾說過「我身上唯一跟東方有關的就只是我的臉孔而已」。但是,在帕庫拉眼中,宋美齡身上也有著強烈的東方氣息。她在二戰期間訪美,在有事召喚美方人員時,放著電話不用,而是用擊掌召喚,有如封建傳統家族的族長一般。

  因此在帕庫拉筆下,呈現了相當有趣、複雜的宋美齡。雖然在中文世界,林博文先生已經寫過相當傑出的宋美齡傳記,但是帕庫拉用了近年公開的一些材料,在這方面佔了不少便宜。像是宋子文後人捐出的58箱文件,其中有19箱涉及宋美齡,在2004年才公開。帕庫拉在書中大量引述了宋子文與宋美齡之間的電報原稿,讓讀者有機會重新審視、重新瞭解這位「民國範兒」宋美齡。

《宋美齡新傳──絕代風華一夫人》2011年2月上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