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阿里山之父

文/呂理州(作者)

 

日本統治台灣第四年,1900年,日本人發現了雄偉、森林茂盛的阿里山。台灣總督府接報後,想要開發這座山,恰好日本人正在建築縱貫鐵路,需要資材,便派人前往阿里山調查。但是阿里山山高險峻,很難將砍伐後的樹木般運到平地,即使要靠曾文溪般運,曾文溪途中有一些巨大的岩石擋住,也行不通。

河合鈰太郎(1866-1931)生於名古屋,畢業於東京帝大農學系,並且到德國留學,研究西方先進國經營森林的制度。剛好此時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到歐洲視察,兩人碰面,河合鈰太郎便向後藤新平獻策,如何開發台灣森林資源。1903年後藤新平聘請河合鈰太郎參與台灣林業行政,首先請他調查阿里山。

河合鈰太郎抵達阿里山,開始調查,一天晚上,

河合鈰太郎睡在一塊巨石上,星空皎潔地幾乎讓他無法入眠,月光照在幽靜的森林,讓他陶醉,他便把當地取名為「眠月」,這個地方就在現在的眠月火車站附近。

經過調查後,河合鈰太郎決定引進歐美先進技術,也就是高度機械化,他也決定用火車搬運砍伐的樹木到平地。經過測量與設計,於1906年開始動工,6年後,1912年,完成全長72公里、高度差2160公尺的阿里山登山鐵路,這也是日本第一條登山鐵路。沿途有許多橋梁與隧道,可以看出當時興建的困難,各位有空,不妨坐坐看阿里山登山火車,體驗一下河合鈰太郎的辛勞,並且到眠月車站一遊,感染這個詩情畫意的車站名。阿里山因而成為檜木的一大生產地。

1931年,河合鈰太郎在東京自家去世,死因可能是在台灣時感染瘧疾的後遺症。享年66歲。當這個訃報傳到嘉義市,嘉義市的官民舉行盛大的遙弔儀式。1933年,在現在的慈雲寺豎立「琴山河合博士」紀念碑,琴山是河合鈰太郎的號。現在的高山博物館也展示河合鈰太郎的木像。

河合鈰太郎在鐵路完成後,曾經再度造訪眠月,那時,他寫了一首詩,如下:

斧斤遠人翠微岑

伐盡千年古木林

枕石席苔散無跡

鳴泉當作舊時音

由於汽車道路完成,而且人人都有汽車,現在的阿里山登山火車,經營陷入不振,河合鈰太郎自然也逐漸遭人遺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i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