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UST READ by a NYU Professor
【遠流2010年4月重點新書】
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
安德魯‧羅斯 著
從美國的10年經驗來設想台灣加入ECFA之後的未來
在上一篇「A MIT by a MIT Professor」裡頭,提到了在《從危機中勝出──MIT供應鏈風險管理學》,作者敘述幾乎在九一一事件發生的同時,美林證券把重要業務的運作移到紐澤西,德意志銀行在則把資料備份到愛爾蘭,當天還做了三千億美元的交易。
恐怕沒有一個例子比這個更能說明資本主義的殘酷與偉大。
就在世貿大樓相繼遭受撞擊、燃燒、崩塌的時候,世人不可置信地看著眼前電視機的景象,接收不斷更新的災難畫面的時候,有一小撮人,他們沒有多餘的心力哀悼、震驚,而是專心地把資料備份、重新啟動系統、在一片混亂的市場中保存資產價值、避險、獲利。那些隨著建築物消失的人是他們的同行,甚至還是同事,可是,the show must go on。資本主義的巨輪無情地、緩慢地轉動,個人的悲喜、生命的隕落,根本微不足道。
資本主義的巨輪,具體表現在產業外移的過程。在中國和印度的勞動市場開放,以及歐美各國失業率難以壓低之後,這個話題在近年特別受到矚目。但是,在《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裡頭,作者安德魯‧羅斯卻提出幾點觀察,是以往討論產業外移時所沒有注意到的觀點。